綿馬貫眾 RhizomaDryopterisCrassirhizomae (英)MaleFernRhizome 【別名】 貫眾、綿馬、野雞膀子、牛毛黃。 【來源】 為鱗毛蕨科植物綿馬鱗毛蕨(粗莖鱗毛蕨)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的根莖及葉柄基部。 【植物形態】 多年生草本,高可達1M。根莖粗大,連同葉柄基部密生褐棕色卵狀披針形大鱗片。葉簇生,葉柄長10~25cm;二回羽裂,羽片20~30對,裂片緊密,矩圓形,圓頭,幾為全緣或先端有鈍鋸齒,兩面及葉軸上有黃褐色鱗片。孢子囊群頒于葉片中部以上的羽片上,生于小脈中部以下,每裂片1~4對,囊群蓋圓腎形,棕色。 生于林下濕地。主產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。 【采制】 春、秋季采挖,削去地上部分,曬干。 【性狀】 本品呈圓錐形,似鳳梨,長10~20cm,表面密被整齊的葉柄基部以及黃棕色膜狀鱗片。葉柄基部呈扁圓柱形,稍彎曲。表面棕黑色,稍有光澤,有不規則縱脊紋;橫切面呈圓形或半圓形,淡棕色,近邊緣外有細小維管束5~13個,環列。根莖直徑1~2cm,淡棕色,橫斷面有大形黃白色維管束5~13個,環列。氣特異,味微澀、苦。 【化學成分】 含綿馬精(filmarone),分解產生:綿馬酸(filicicacid)BBB、PBB、PBP、黃綿馬酸(flavaspidicacid)BB、PB、AB;白綿馬素(albaspidin)AA、BB、PB等。 【性味】 性微寒,味苦;有小毒。 【功能主治】 清熱解毒,驅蟲,止血。用于防止流感、蟲積腹痛、崩漏(用炭)。